刘积仁-为企业活得更久而努力
几年前,大连的软件产业几乎还是一片未被开垦的“荒地”,能否培育出一片片枝繁叶茂,不要说国际级的大公司,就是连许多国内的软件企业都觉得渺茫。将近6年的时间过去了,创业者们施肥浇水,使今天的大连成为了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1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大连,软件产业产值、出口额逐年迅速递增。在大连软件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大连创业者一直引为自豪的,就是有一位坚定的合作者。他领导的企业率先入驻大连软件园,又帮助引进了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大连软件园,与大连软件园合作成立了东北大学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在大连启动了规模逐渐宏大的软件人才培养工程,近日他又在大连开始了日语IT人才的大规模培养。他,就是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刘积仁。
刘积仁于1991年创办了东软,1996年率领东软股份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专业化软件企业,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杰出代表。
东软越做越大。东软在大连的投资与战略布局,刘积仁显得超前、大胆。同时又对他所从事的“数字化”事业总有一种几乎敬畏的审慎:“每个美好的数字化世界后面都隐藏着一个个陷阱。它让每个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时时感到压力,似乎每顺利度过一年都值得庆祝。”……
走近刘积仁,听到的不是高谈阔论,而是为了企业“实实在在地活着”所形成的独特理念。
人文东软产生于一个初始的理念——东软生于一个软件没有价值的年代,这个时候,人的价值被表现了出来。
1987年6月,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计算机博士生刘积仁完成了在美国为期1年的学习之后,如期返回中国。1988年,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软件与网络研究室正式宣告成立,刘积仁由此开始和同伴们一起书写东软的传奇。
三个人、三万块钱、三台微机,刘积仁和两个同伴在东软发展史上写下了著名的“三个三”的创业故事。
在那个时候,软件对大多数人和企业来说,都显得那么陌生,软件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这个时候,人的价值就凸现了出来。在东软的发展史上,和“三个三”创业故事齐名的还有“年夜饭”的故事。刘积仁和同伴们从市场上接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为抚顺铝厂编制管理软件,在现场调试阶段,刘积仁和同伴们没日没夜地干,,直到忙到那年的小年夜。敲开了一家小饭店的门,吃的是饺子还是热菜现在已经记不得了。但刘积仁异常怀念当初的创业热情,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三个三”和“年夜饭”的故事已经成了保留节目。刘积仁说,之所以想让年轻人知道这些,并不想让他们和我们一样,而是想让他们懂得,人无论是在哪种物质条件下,都需要一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成功是迟早的事情,而这种精神,正是人的价值所在。
正是基于对人的价值的充分肯定与认识,东软形成了迥异于传统产业的企业文化。刘积仁说,如果说一个企业是一个建筑的话,企业文化则像连接每一个砖头的水泥。也许从外表并不能看到这些水泥,但却是它让建筑更结实。如果说东软是一个好的企业的话,它一定有一个好的文化。
在东软,你可以处处感觉到“水泥”的融合力。在东软,下级对上级及领导者的称呼是老师,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与学,而不是命令与服从,而内部网上也允许新来的员工自由发泄他们的情绪。刘积仁认为,东软的文化应该更象一种校园文化,代表着一种青春活力,深植其中的人都很有激情,当然学生也会有牢骚,但有牢骚并不一定是坏事,可以让领导者也就是导师们有所警觉。现在东软已经实行导师制 : 每一个新进东软的员工,都会被安排一个导师。每个导师有一本导师手册,在手册的最后两页,有一篇小文很是引人深思:“有效的领导者=优秀的辅导者”。在东软,有效的领导者越来越多地被描述为辅导者,而不是老板形象。如果导师们希望员工开放、奉献、承诺和负责,那么自己必须亲自表现出这些品质。
东软更为人才提供了福利、培训和广阔的平台。东软普通员工的平均年龄26岁,管理者的平均年龄、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年龄都只有30多岁。其中不少人都拥有了满意的住房和汽车。到东软工作意味着挑战、艰辛,但并不意味着要做苦行僧,东软要让他们充分享受个人及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东软为员工不断地学习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刘积仁说,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根本,因为每个人都是企业里很重要的环节,如果大家不理解企业的文化,不知道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企业越大,这样做就会越危险。
东软还选择了一条人力资源发展的捷径??借用“外脑“资源,与世界知名的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合作,提出了基于东软未来发展战略的领导力胜任模式,并确定了通过360度的评估方式,对管理者的领导力水平进行评估,并由此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部领导力培训计划、轮岗计划、后备计划等领导力发展的具体方案,有效地提升了干部的领导力。
东软对人的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充分挖掘,已得了充分的回报, 东软集团才从1991年的三个人起家,迅速发展到今天超过5000人的中国最大软件企业。在业内人士一次测评中,东软集团以极具人性魅力的评价高居IT企业排名前列。
“不一定要做中国的微软” 创新务实才是出路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学习期间 , 刘积仁的最大收获,不是取得了怎样大的学术成就,而是学到了一种全新的观念:在美国,当工业界试图建立一种标准的时候,科研机构就拿自己的研究或成果和工业界合作;而这个时候,国内的科研还不大关心成果的实用价值、市场价值。刘积仁回国后,就一心想办一个新型的研究所,使科研与产业更加密切。
然而这种观念成为现实也并不是一蹴而就,更何况当初的国内市场对软件并没有太大的容量。东软创业伊始主要是为日本企业做外包,虽然当时没有将市场定位在国内市场,但也一直没有忘记中国未来的软件市场。当东软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了应有的价值之后,获取较高的利润之后,才开始在国内投资,投向未来的解决方案。1991年东软进入了电信业,1992年进入了电力业,1995年进入了保险业,1996年进入了医疗业。每一步,东软都得既稳健,又出乎意料。
如果说,东软今天的成功是多种因素促成的话,那么创新务实的发展战略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初创的软件企业小有成就,一般就要提出做“中国的微软”,但东软是一个例外。刘积仁说,我们一直谋求和我们最强大的对手去竞争,结果我们不但没有赢,反倒耗费了许多资源。我们与竞争对手是一条钢轨上的两辆火车,我们跟随人家,看不清市场,这就是许多软件企业最终悄无声息的重要原因。
刘积仁其人: 1955年生于辽宁省丹东市。在上大学之前,他做过煤气救护工人、摩托车驾驶员、电影放映员、业余摄影记者,对文艺、音乐都有一定修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东北大学副校长,东北大学软件中心主任,东北大学东软信息技术学院董事长,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计算机应用博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十大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
刘积仁的经历有些传奇色彩,。1976-1983年在东北大学自控系攻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1984-1986年在东北大学计算机系攻读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1986年赴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计算机系统国家实验室留学;1988年,33岁的他由讲师被东北大学破格提拔为正教授,成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
1991年刘积仁创办了东软,1996年率领东软股份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专业化软件企业,并创造了连续6年实现主营收入100%增长的业绩。如今的东软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东软股份在内多家控股公司,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软件企业。
2004年10月13日 22:22 大连日报 刘芸 刘积仁-为企业活得更久而努力
http://www.neusoft.com/cn/news/html//20051121/62308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