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怪圈:老生常谈还得谈 ——委员眼中绕不过的“人才”困局 - 义务 - 爱扫码·i3m.cn:3hhh.cn/1433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1433 搜一搜.cn/1433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阅读:363回复:0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1433
·搜一搜.cn/人才怪圈:老生常谈还得谈 ——委员眼中绕不过的“人才”困局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6-05-13 22:44
人才怪圈:老生常谈还得谈
——委员眼中绕不过的“人才”困局

  “一所优秀的大学靠什么支撑?优秀人才。可人才引进一直是个问题。”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委员向科技日报记者感慨。

  “现在人才跳槽,跟中国足球界‘转会’似的。价格越转越高,出成果的整体水平却貌似越来越低。”中科院院士郑兰荪委员打趣。

  ……

  在两会上,关于人才、创新人才的成长环境等问题成了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引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哪所高校青年人才越多,它未来发展潜力就越大。青年人才是基础研究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未来中坚人才力量的储备。可青年人才并不好‘弄’。”张尧学说。

  地域和资金是两个显著问题。北上广深,经济发达,地域优势明显,在引进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方面,也不惜血本。据报道,上海每年有几十亿元资金用于高校人才引进,广州、浙江、江苏等地也不示弱,北京更是“不差钱”。

  人才明码标价的抢夺,愈演愈烈。

  来自中科院的潘锋委员两会期间曾收到一条短信:“广东某大学对全职引进院士级杰出人才,提供年薪不低于人民币120万元,安家费和住房补贴总和不低于100万元,针对杰出人才专家所配置的科研启动经费视学科发展而定,最高可达2000万元。”潘锋笑言,广州不少研究所的所长都快坐不住了。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也“共鸣吐槽”:“当了五年所长,年年开会都讨论引进人才力度不大的问题。可我们没钱呀,地理条件也不算好。”

  相比北上广深,中部省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本无地域、资金、科研条件等优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张尧学说。久而久之,马太效应显现,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

  管理:缺“精准”的人才市场有点乱

  好不容易引进了人才,管理与培育的问题又来了。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玉芳委员介绍,人才管理存在不少混乱之处,比方职称,科研院所实施研究员制度,但够不上研究员职称的人,就成了“教授”。高校实施教授制度。其中未评上教授的,就成了“研究员”。“这容易引起人才市场的混乱,要规范”。

  总装备部第二十九试验训练基地国家计算力学实验室副主任叶友达委员提出,应“精准管理”人才:“人才计划要精准。哪有学生一毕业就知道是个人才的?人才就要散养型、粗放型地去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用相应计划来支持。”

  杨玉芳认为,人才引进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他们研究所为例,百人计划引进的人才,进来就是研究员。其中不乏刚毕业的博士,或做了一两年的博士后。“引进的人才中,并非人人都有突出的科研表现,但占据着研究员岗位,一定程度也挤压了自己培养的人才的上升空间。他们只有一级级晋升,杀出一条‘血路’后,方有望企及研究员‘宝座’。”

  评价激励:有待因“才”施“标准”

  2012年3月,中南大学宣布,对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的在校学生刘路,奖励100万元。这位年仅22岁的本科生,还被学校破格聘任为教授级研究员,成为我国最年轻的教授级研究员。

  一时间,舆论哗然。有人说,中南大学不拘一格降人才。也有人认为这是哗众取宠,花100万做了个效果不错的广告。

  “刘路是特例,但不是学校唯一的特例。只要是特殊人才,我们就特殊对待。现在,我们所有项目、经费与科研环境,都在向青年老师倾斜。学校每年拿1—2亿元做‘创新驱动计划’,项目获批的4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能拿到100万左右的科研经费。我希望他们能充分发挥创造能力,不为科研经费发愁。”张尧学说。

  在与刘路的连线中,他告诉记者,去年在美国数学会期刊发表了一篇数理逻辑方面的论文,并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此时,他也就26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院士”之路。1994年以前,袁隆平3次申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均落选。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后,湖南省第四次推荐其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才当选。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袁隆平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仍不能使他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之路变成坦途。

  曾任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总工程师的李莉委员认为,人才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偏离了人才的本质和内涵。“论文本是科研成果总结,及学术交流的工具。作为职称评定指标后,导致为论文而论文现象。很多论文一点新意都没有,造假也频现。”

  从事人才工作多年的湖南省火炬创业中心主任周斌表示,科技要强调创新的质量,不能以简单计件的方式,把科学评价简单化行政化。为此,湖南省做了一些尝试,对有一篇影响因子达一定高数值的研究人员,在职称评定中可获破格评审机会。但仍然存在的问题是,人才评职称评量化标准为“SCI论文篇数乘以影响因子系数”,足够多的低影响因子论文,经量化后的总分,会高出一篇高质量影响因子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6-03-13 来源:科技日报 俞慧友 人才怪圈:老生常谈还得谈
——委员眼中绕不过的“人才”困局
http://www.cas.cn/zt/hyzt/2016qglh/jjkj/201603/t20160314_4549346.shtml
  •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