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征信与互联网金融风控
市场化征信机构不但可以为互联网信贷机构提供更好的征信信息共享服务,还可以为其提供反欺诈、大数据查询、信用评分等其他风险管理增值服务 按照传统的理解,征信是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依法收集和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和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它为授信机构提供了专业化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征信与金融风控的关系 征信和金融风控有着紧密联系,征信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为授信机构的风控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征信和风控都涉及信息的采集和使用,但二者之间又存在较大的差异。以个人征信和针对于个人信贷的风控为例,两者的差异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采集和使用的目的不同。征信机构采集和使用信息的目的是用于授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使得授信机构有机会了解到贷款申请人在其他授信机构的贷款申请、批准、使用和归还等情况。授信机构采集和使用信息的目的在于决定是否核准贷款申请、贷款的额度大小和贷款的价格高低等。 信息采集和使用的范围不同。只要客户本人同意,授信机构就可以利用一切合法手段收集信贷申请人几乎所有信息。然而,征信机构在收集、加工和对外提供信息时,则需要遵守《征信业管理条例》等各类法律规章,否则就可能侵犯个人信用权益。因此,征信机构可以采集和使用的信息范围比授信机构小得多。 信息采集和使用的授权来源方式不同。征信机构信息采集和使用信息需要信息提供者(授信机构)承诺已经获得信息主体的授权。这是一种间接授权。授信机构采集和使用信息是通过和贷款申请人或获得信用的个人签署贷款协议等形式从信息主体处获得直接授权。 信息采集对象和使用主体不同。征信机构采集和使用信息基本上都通过授信机构。而授信机构采集信息不但包括向征信机构和其他数据源机构(如公安、工商等政府部门)采集,也包括直接面对信息主体本人采集。授信机构对于采集到的信息,除向征信机构共享客户的信贷信用信息外,仅供自己使用,一般不再向其他外部机构提供信息。 信息采集和使用的法律后果不同。征信机构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主要面向信息主体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征信机构提供了内容不正确的个人信用报告或者未经信息主体同意擅自泄露个人隐私,均有可能面临法律风险。而对于授信机构来说,征信机构提供的信息仅仅起参考作用,征信机构一般不需要为授信机构担责。 信息采集和使用的客观结果不同。授信机构对信息的采集和使用主要是为了自身的风控所需。而征信机构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使授信机构之间可以进行客户信用信息的共享和查询,客观上不但有助于减少贷款客户重复逾期、多头负债或负债过度的情形,而且有利于改善全社会的诚信环境。 征信和信用评估的关系 信用评估是指具有风险评价能力的专业机构(一般不是征信机构)利用征信机构或其他来源采集汇总的数据,使用专业判断或数学分析方法,对个人和企业履约或兑现承诺的能力和信誉程度进行全面评价,并用简单明了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征信和信用评估从产业链角度看是上下游关系。从技术角度看,信用评估多采用概率统计的技术和方法,而征信更多地依赖于IT技术。互联网大数据征信是两者的一个结合体,即依赖于IT技术获得互联网上的大数据,再利用概率统计或机器学习甚至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新兴的互联网征信,大部分实际上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信用评估服务。 从服务客户的角度看,征信机构和信用评估机构都是授信机构风控工作的外部服务供应商。但很多从业机构往往把信用评估和征信服务混为一谈,从而易使得社会各界混淆两者界限。一方面,由于对信用评估过程监管不足,个人信用信息和信用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另一方面,真正的征信机构从业者可能会因此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资源支持,不利于我国征信事业的健康发展。 对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阶段的认识 互联网金融毕竟本质上还是金融,所以传统金融所需要面对的风控任务对互联网金融而言是大致相同的。通常所言的互联网金融的形态包括通过互联网或在线的方式进行财富管理、投资、信贷、支付和众筹等。对征信服务有需求的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信贷即所谓的资产端,其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一是业务规模仍然非常有限,不足以挑战传统金融。二是从业人员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尽管有一部分从业人员来自传统金融机构,但其比例和绝对数都还不是很高。三是资产质量亟待提高。从网贷行业披露的信息来看,互联网金融信贷资产普遍存在坏账率偏高、资产状况不佳的情况,这对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其次,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的服务对象是特定的群体。在当前,互联网金融信贷服务主要是作为传统金融服务的一个有益补充而存在,其灵活性和普惠性对于满足农民、低收入者、初次创业者以及收入不稳定人群等的融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传统金融机构由于服务成本和服务效率或效益等问题难以对这类人群提供完善和充分的信贷服务。互联网信贷服务机构的出现和发展弥补了这一空白,这已经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最后,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问题不少但前景广阔。从现实情况看,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中似乎 “埋雷”不少,“跑路”的机构也屡有耳闻,严重损害了行业形象。但我们对此现象应该一分为二地加以理性分析和判断。如果仔细深究,那些倒闭或“跑路”的机构往往并非以开展正规金融业务为动机的,甚至一开始就是借互联网金融之名行“庞氏骗局”之实。正是这些害群之马造成整个社会对互联网金融的整体观感急转直下,也给正常经营的机构形成较大冲击。毫不讳言,当前的社会氛围,极不利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然而,从长远来看,在经过大浪淘沙之后,互联网金融信贷服务行业必然会进一步走向成熟,业务将趋于稳定,行业更加规范,人才更加丰富,服务水平以及风险管理能力也会获得持续提升。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生事物,社会各界也应该多一些理解、宽容和支持。 民营征信助力互联网金融机构风控 互联网金融急需良好的征信服务。互联网信贷服务行业通常选择首先开发信用空白人群(也可能同时是高风险人群)的信贷需求,但自身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导致其在急速扩张过程中问题频发。而互联网金融机构风控能力不足,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对外部征信服务的重视和应用不够,导致对客户信用信息掌握不充分,风险隐患不能及时识别。从市场化角度来看,互联网信贷服务行业的征信服务基础设施不足、风险管理人才匮乏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当前,国家金融基础信息数据库与市场化征信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加上业务边界不够清晰,不利于市场化征信机构向互联网信贷行业提供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服务。 由于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原因,互联网信贷机构服务的资金成本较高,加之其客户大多是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的人群,他们通常缺乏必要的信用信息,偿还能力较弱,信贷风险相对偏高。因此,从商业可持续来看,互联网金融机构必须向客户收取较高的信贷服务费(或确定较高的利率)。而更高的资金价格或信贷服务价格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只能吸引更多急缺资金的高风险客户而驱离低风险的优质客户,从而形成“低风控水平—高风险客户”恶性循环。就目前情况而言,市场上缺乏相应的征信服务平台为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服务,也使得上述风险雪上加霜,单个客户在单个机构中的同类型坏账经常在其他机构重复发生,从而导致行业的总体坏账居高不下。由此可见,建设互联网信贷服务行业的市场化征信服务平台,对于提高互联网信贷机构风控水平、改善客户结构至关重要。 具体来讲,互联网信贷服务机构在业务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的风险主要包含欺诈申请、负债过度、重复坏账等几个方面。而一个完善的市场化征信服务平台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实践表明,具有灵活经营机制的市场化征信机构,迫于市场生存压力,它们不但可以为互联网信贷机构提供更好的征信信息共享服务,还可以为其提供反欺诈、大数据查询、信用评分等其他风险管理增值服务。从我们调查走访的情况看,互联网金融行业迫切需要监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加强指导和支持搭建市场化的互联网信贷服务行业征信信息共享平台。 作为一家市场化的征信机构,算话征信很早就致力于向包括互联网信贷服务机构在内的小微金融机构输出行业共享的理念,努力推进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在很短时间内就围绕互联网信贷服务行业风险控制的需求推出了外部大数据查询、行业共享征信服务平台与信贷反欺诈系统,并很快取得了行业的广泛认可,目前已有超过260家机构接入算话征信并开始提供数据。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步伐的加快,算话征信将作为国家征信机构的有益补充,不断为我国市场化征信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系算话征信CEO 2016-06-21 12:45:33 中国金融 蒋庆军 征信与互联网金融风控 http://www.cnfinance.cn/magzi/2016-06/21-24012.html 央行 “征信”相关资讯 互联网金融 北京时间标普全球市场情报5月26发布的最新全球银行排名显示, 兴业银行以8158.5亿美元的总资产居于全球银行排行榜第35位, 排名较去年提升5位,全球银行50强地位进一步稳固。 根据标普全球市场情报最新发布的世界银行排行榜, 本次中国银行业共有15家银行进入全球银行100强,前50强中占11席。 四大国有银行占据排行榜的前4名。(工行,农行,中行,建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交行、邮储、招商、兴业、中信、浦发、民生分列第23、24、32、35、37、39、43位, 其中兴业银行排名提升5位,由去年的第40位提升到35位,居国内银行八强。 |
管理员
|
沙发#
发布于:2016-06-21 14:01
农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连续六年领先同业 要 闻 (中国金融记者 植凤寅报道)年初以来,农业银行早谋划、早部署,把握经济转型机遇,紧跟客户理财需求,发挥大行系统优势,推动代理保险业务实现快速发展。截至4月末,农业银行实现代理保费收入1885.9亿元,同比增.../2016-06-13 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应当放宽 决策者说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涛12日在上海“2016陆家嘴论坛”演讲时表示,满足多层次、多样性的金融服务需求,应当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利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多种形式,发展普惠金融,促进市场充分竞争,增加.../2016-06-13 互联网为普惠金融插上翅膀 要 闻 (中国金融记者 张林报道) 6月2日下午,由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金融评论》和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中国电子银行网联合主办的第七期“金融大家评”对话讲座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以“互联网+普惠.../2016-06-03 平安好邻居——“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零售银行网点 要 闻 (中国金融记者 张晓哲报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零售行业迎来了商业模式的革新与重构。过去两年经历“倒闭浪潮”的实体店,在2016年开始呈现出复苏迹象:天猫、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大头竞相布局线下.../2016-06-03 面对数字化转型金融网络应如何蜕变 要 闻 导言:随着P2P融资的兴起,支付宝、财付通等终端支付方式的流行,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正承受着“互联网+”的冲击;手机银行的操作减少了柜台服务排队的时间,场景化、智慧化的互联网交易服务成为吸引客户的.../2016-06-01 光大银行云缴费获“十佳互联网金融创新奖” 要 闻 (中国金融记者 张晓哲报道)近日,光大银行“云缴费”凭借创新的开放模式、领先的业务规模,在“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上荣获“十佳互联网金融创新奖”,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产品致力于共.../2016-05-31 统筹央地监管 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时 评 文章表示,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还属于分业监管,而互联网金融的跨业务、跨区域、跨市场特征明显,这极易导致互联网金融监管重叠和监管空白并存的问题。/2016-05-31 为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三大价值 要 闻 (中国金融在线报道)2016年5月27日,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在北京举办了2016华为中国金融峰会。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于5月27日在北京举办了2016华为中国金融峰会。本届峰会.../2016-05-31 一行三会领导集体发声透露金融改革重点 要 闻 有“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风向标”之称的2016第五届金融街论坛于5月28日至29日在京举办。2016金融街论坛将以“新机遇、新金融、新发展”为主题,国务院领导、政府有关部门领导、金融监管机构领导、金融领域知名学者、国际.../2016-05-30 兴业银行全球银行排名越升第35位 要 闻 (中国金融记者 孙芙蓉报道)北京时间标普全球市场情报5月26发布的最新全球银行排名显示,兴业银行以8158.5亿美元的总资产居于全球银行排行榜第35位,排名较去年提升5位,全球银行50强地位进一步稳固。 根据标普全球.../2016-05-27 活力人生 人气十足 要 闻 (中国金融记者孙芙蓉报道)短短365天,全国即有近100万人申领了“兴动力”信用卡,并兑换了相当于3.1亿卡路里的信用卡积分,这些卡路里相当于一个普通人慢跑400多万公里的消耗量,而这400多万公里,足足可.../2016-05-27 银行转型新动力为客户带来新机遇 要 闻 (中国金融记者 孙芙蓉报道)最近BCG何大勇、张越、刘月三位撰稿人又出版了新书《个人金融新格局》一书,这是一本全面的金融机构转型指南,笔者所在的商业银行转型只是该书的一个切面,券商、保险公司和其他新兴业态.../2016-05-24 网络借贷统计监测的重点是资金运用端 专家论坛 在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而又风险迭起之时,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工作要求。其中,及时、全面的互联网金融统计信息就成了专项整治的基础。在《指导意见》明确的七个业态中,互联网支付、互.../2016-05-23 证监会新闻发布会(2016.5.13) 要 闻 2016年5月13日,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邓舸通报四项内容,一是证监会发布《公司债券半年报准则》及相关补充规定;二是证监会立案稽查6家审计和评估机构;三是证监会对4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四是证监会组织.../2016-05-17 行业细分:网贷行业生存之道 经济观察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我国P2P网贷行业的快速成长,在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网贷行业出现的一些问题却也令人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怀疑态度。截至2016年4月底,全国累计停业及.../2016-05-06 |
管理员
|
板凳#
发布于:2016-07-18 19:57
叫停两年后 二维码支付将重新开闸
发表于:2016-07-18 14:15:16 工行已抢跑首推二维码支付产品 两年前,央行下发紧急文件叫停条码(二维码)支付。近日,央行已发文确认二维码支付的市场地位,定位于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业务的补充,同时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也召集专题会议,推动二维码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 工商银行上周五也正式宣布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成为国内首家拥有二维码支付产品的商业银行,也意味着二维码支付重新开闸。 目前各方已经磨刀霍霍,随着监管放开二维码支付和出台相关标准,移动支付领域新一轮竞争或重新掀起。 新快报记者 黎华联 实习生杨诗妍 市场走访 叫停后二维码支付仍在广为使用 2014年3月13日,央行下发紧急文件叫停了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理由是线下二维码支付存在一定支付风险隐患。可近两年,二维码支付并未真正销声匿迹。 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一些小店铺都可直接采用个人二维码收款,很少去付手续费申请商户二维码。商家普遍反映,大部分人还是愿意接受扫码支付这种方式,对商家和消费者双方都便于找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减少假币的出现。 商户反映,也会有公司上门推销二维码,比如乐惠、钱方好近、收钱吧等,一开始并不收取费用,但目前已经逐渐开始收取手续费。商户使用二维码支付虽然要付费,但也有不少好处,比如公司方会提供收款工具方便商家查看每日、每月账单。有超市负责人表示,连锁超市一般都使用扫码支付平台上的商户二维码,申请这种二维码需要营业执照。收费情况是按营业额/天的百分比扣除,剩余的会按天结算自动打到个人账户上。 记者走访也发现,消费者所处年龄段不同,支付方式也不同,40岁以上群体更倾向于现金支付。 事实上,业内并没有放弃二维码支付,2014年年底,就已经有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着手研究二维码支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积极布局线下二维码“被扫”模式,由商户扫客户二维码进行支付,取得了快速增长。 1 监管放开 工行“进军”二维码支付 7月15日,工商银行正式宣布,在行内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成为国内首家具备二维码支付产品的商业银行。 事实上,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扫码支付已抢占了不少线下收单市场,与此同时,包括邮储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已支持二维码转账。 据介绍,工行此次行内推出的工银二维码支付,是通过简单的“扫一扫”即可覆盖线上线下和O2O支付全场景,支持用户主扫和被扫,不仅具备当前市场主流扫码产品的全部功能,而且采用国际清算组织的令牌技术对卡号进行变异处理,为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提供银行级的保护。 目前此二维码支付产品仅支持工行卡,日后将逐渐支持其他商业银行的银行卡。 最近随着央行发文确认二维码支付市场地位,关于二维码支付的限制目前也有了松动的迹象。央行将其定位为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业务补充,肯定了线下条码支付优势,包括进入门槛低、便捷等特点,并要求支付清算协会负责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 据悉,支付清算协会已召集包括支付宝、财付通以及部分银行开会,要求重点对条码支付信息业务信息报备、交易限额信息保护等风险管理手段进行前期资料准备。 2 技术门槛 安全标准通过后或将开闸 从监管层的表态看,安全性是二维码支付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二维码支付这种全新支付模式,没有统一技术安全标准,也没有具有相关检测设备和技术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另一方面,二维码没有防伪功能,不法之徒会将木马病毒等恶意程序通过二维码植入消费者手机,借机盗取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洪波曾表示,当前二维码的技术安全标准缺失,在支付流程中如何保证二维码的唯一性和交易的不可抵赖性都不完善。二维码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是否达到金融支付的标准,还没有统一的要求,这也成为叫停二维码支付的主要原因。 央行也在回应暂停二维码支付时表示,希望相关各方在技术规则、技术标准,特别是安全防控标准方面,能够尽快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下,逐步稳妥地去推广。 在央行近日下发的开放二维码支付的文件中也要求支付清算协会在前期相关工作基础上,按照要求,会同银行卡清算机构、主要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出台条码支付行业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并在个人信息保护、资金安全、加密措施、敏感信息存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文件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所涉及的系统、客户端等相关产品应通过支付清算协会组织的检测认证。 据了解,清算协会已于上周召集部分机构开会,要求汇报条码支付业务开展情况说明,推动二维码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预计相应的技术方案在讨论正式通过后二维码将正式开闸。 3 市场爆发 机构加快布局二维码支付 央行或将重启二维码支付以及支付标准和安全标准的出台,足以令支付市场暗流涌动。有支付机构人士预测,央行此举将刺激各方加快进入二维码支付的步伐,二维码支付将迎来进一步的爆发。 除工行外,中国银联对记者表示,当前市场上二维码支付已经逐渐普及,银联的成员机构对开展相关业务也有一定的需求,基于此,最新版的银联钱包已经增加了扫码的功能,并且开始进行业务试点。中国银联也曾向媒体表示,正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拟把二维码这一种交互方式充实到“云闪付”产品系列中,作为非接支付的补充。 支付宝方面则对记者表示,支付宝在支付层面和营销层面都将推出相应举措,会引入更多的商家,同时相应地给予用户激励和积分权益,让商家引导用户使用支付宝付款。 “作为一种低成本、操作简单的媒介,通过扫描二维码能够直接快捷地完成信息交互。”讯联研究中心研究员寇向涛认为,经过进一步优化后,作为一种支付方式,扫码支付方式总体上看发展还是相当迅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