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中国角低碳主题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讲述碳汇城市建设的故事 - 名录 - 爱扫码·i3m.cn:3hhh.cn/483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483 搜一搜.cn/483


ming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阅读:796回复:0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483
·搜一搜.cn/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中国角低碳主题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讲述碳汇城市建设的故事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12-10 12:14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举办建设碳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边会。
   12月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低碳主题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牵头组织的“建设碳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主题边会开启序幕。

    在研讨中,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负责人及其合作机构的代表,讲述了中国建设碳汇城市的故事。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韩国、阿富汗、捷克、中国等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了研讨。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主持了边会。


   边会的亮点之一,是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部门合作,结合国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建了《碳汇城市指标体系》。李怒云在主旨演讲中说,建设碳汇城市理念的提出及其指标体系的研建,是贯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部署、推进城市低碳转型的积极措施,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机制创新。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促进那些森林覆被率高、生态服务功能强、工业不发达、温室气体排放少的地区在适应气候变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指标内容不仅强调森林能够恢复、保护和科学经营、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还考虑诸多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根据已发布的《碳汇城市指标体系》,河北省崇礼县和浙江省泰顺县获首批碳汇城市称号。它们建设碳汇城市的成功经验,对推动生态文明及绿色低碳、幸福宜居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意义。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学院院长、教授约翰•英纳斯介绍了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公众意识的报告。调查结果显示,89.5%的民众一定程度上知道低碳经济,85.2%的居民支持发展低碳经济,74.9%的居民期望通过发展低碳经济以改善环境,53.8%的居民认为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是成本较高。但调查也发现,公众普遍缺乏低碳经济方面的知识。他建议加大大众媒体渠道的宣传,加大低碳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知识的普及力度,全面提升公众对低碳经济基础知识具体实现途径的认识。


    老牛基金会创始人、荣誉主席牛根生说,建设碳汇城市,除了科技、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与支撑外,文化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强调环保是理念、是文化,只有深入人心,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减排;在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应当进一步修复和重塑人文理念;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展文化产业是科学的选择。他表示,老牛基金会将继续支持植树造林等公益项目的建设,为低碳绿色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会长安丰杰说,学会在高原铁路生态考察、风沙区灾害区考察、推动荒漠化防治新技术新材料运用、防沙治沙学术交流、国际交流合作、科学普及宣传等领域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为服务地方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做出了较好的贡献,促进了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河北省张家口市林业局局长王海东说,张家口市持续推进生态建设,不断加大造林绿化和空气治理力度,全面创优生态环境,维护首都生态安全。在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助力绿色发展方面,采取了引入市场机制、拓宽筹资平台、实施碳汇造林项目等措施综合推进。
   据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主任周彩贤介绍,碳汇办公室引进森林景观恢复理念,针对北京密云水库水源涵养林建设和保护的需要,通过制定并实施《参与式森林经营规划》,采取近自然森林经营、节能炕改造、发展林下经济、社区能力建设和小型水体生态恢复等具体措施,在碳汇林业融入流域管理应对气候变化、创新生态补偿机制为环境服务付费和推动大都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基金发展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谢玉红介绍了该会在推动低碳社区建设与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温州市低碳城市研究会秘书长应苗苗和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博士陈秋夏,联合报告了温州应对气候变化的系列行动。

   本次边会通过不同领域、不同组织、不同背景、不同专业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报告,向国际社会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了社会各界支持、参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丰富实践及成功案例,帮助各国代表了解中国林业在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突出作用。
   该边会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和加拿有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主办。

2015年12月07日 10:57:35  来源: 新华公益 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中国角低碳主题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讲述碳汇城市建设的故事
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5-12/07/c_128505948.ht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邮政编码:100714
电话:010-84239412 传真:010-84238191 电子邮箱:thjj@thjj.org

技术标准
碳汇造林标准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
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
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
竹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学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竹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学》的通知
林业碳汇交易项目

开发林业碳汇交易项目的基本条件
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
  •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