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有炓:从大田走出的三明首位中科院院士 - 名录 - 爱扫码·i3m.cn:3hhh.cn/589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589 搜一搜.cn/589


ming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阅读:798回复:2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589
·搜一搜.cn/郑有炓:从大田走出的三明首位中科院院士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12-27 08:26
郑有炓院士1935年出生于大田县石牌镇上坡村,是大田一中50届初中毕业生,200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他长期致力于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物理研究,领导创建了半导体异质结构研究实验室,开展锗硅异质结构、III族氮化物异质结构和硅基纳米(低维)结构材料及其器件应用研究,其研究成果跻身国际前列。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亲临其工作的研究所视察,并高度肯定其工作业绩。


郑有炓:从大田走出的三明首位中科院院士

图片:3.jpg


[引言]当小时候在大田县石牌镇上坡村上坪自然村上山砍柴、下溪抓鱼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半个多世纪后,他会步入群星璀璨的中国最高科学殿堂——中国科学院,成为一位令国人敬仰的中科院院士。
郑有炓,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三明藉首位中科院院士。

描述:郑有炓:从大田走出的三明首位中科院院士

图片:4.jpg

郑有炓:从大田走出的三明首位中科院院士

郑有炓:从大田走出的三明首位中科院院士
 “坐家中,能知天下事,办天下事
移动中,能知天下事,办天下事……”
6月28日下午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信息技术专家郑有炓教授走进三明学院“十年本科,百年办学”纪念活动学术报告会,畅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动向和带来的新变革。报告会上,郑有炓鼓励学子们与时俱进把握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发展机遇,求真务实、勇于跨越、做一名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创新型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精彩的报告不时赢得广大师生的热烈掌声。
 
故乡养育了我
“饮水思源,非常高兴能回到家乡。我要感谢故乡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是故乡山水养育了我。”矍铄谦和的郑有炓在接受本记者采访时饱含深情地说道。6月28日上午,郑有炓院士欣然从杜源生市长手上接过三明学院董事会顾问聘书。此前,他还受聘为三明市政府科技发展顾问和三明学院客座教授,并应邀出任在我市举办的世界客属第二十五届恳亲大会首席“城市骄傲”形象大使。
采访从郑有炓特殊的名字开始。他解释说,他生下来按当地风俗算命,命里缺火,于是私塾先生为他取了个“舉”字,意指佛教中熊熊燃烧的火斗。他读书后查《康熙字典》才知,这个字音同“料”,可是多年来大家一直读“斗”,就以讹传讹了。他半开玩笑地说:“当年报纸上刊登被大学入取的名单,我翻了一遍,只有我一个人的名字是这样的,编辑还特意在旁边注明同“斗”字。估计现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了。”离老家多年,郑有炓的口音还带着浓浓的闽南味。
回三明多次,对于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郑有炓表示,三明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很不容易。他将尽自己的能力,多做些牵线搭桥的工作,为家乡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郑有炓说,家乡培养了他,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留下了很深的感情,乡音难改,乡情依旧。
 
小山村走出的科技精英
郑有炓是大田县人,1935年生于石牌镇上坡村上坪自然村。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少年时的郑有炓就十分聪明,小学毕业以均溪片区并列第一的优异成绩考上大田一中。
大田一中当年没设高中,初中毕业后,郑有炓以优异成绩考上永安一中。回忆早年读书的情形,郑有炓感慨万千。他小时候去永安上高中,当地多是山丘,寒暑假必须步行翻山越岭去上学。“明月夜,短松冈”,山间还出没着强盗和野兽,这种小说里才有的凄凉恐怖的景象,早年就真实地发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几个十几岁的孩子总是互相鼓着劲,走过漫漫山路。因为山路的尽头,就是他们求学求知的殿堂。
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科学的向往,他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我喜欢物理。”年少时的兴趣使郑有炓走上了科研道路。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江苏溧阳,在半导体工厂车间工作。他说还算“幸运”:“总算搭着专业的边,还可以训练动手能力。”回忆过往的岁月,郑有炓的话语中透着平和。
1984-1986年,郑有炓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任访问教授。回国后一边教学,一边搞科研。他热心培养年轻人,多年来培养年轻教授6人,其中包括“长江”特聘教授1人、博导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人。
 

图片:1.jpg


研究成果跻身国际前列
郑有炓作为新型半导体的“国际范儿”,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起就开始致力于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导创建了半导体异质结构研究等实验室,结合承担国家863计划、攀登计划、973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任务。他带领研究组师生开展一系列研究,在锗硅、Ⅲ族氮化物和氧化锌宽带隙半导体研究领域里,支撑起一片属于中国的天地。在材料制备、材料物性和器件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创新成果,出色完成了国家任务,其研究成果跻身国际前列。

图片:wxid_ju76mpqoksvi21_1454946470973_5.png


图片:wxid_ju76mpqoksvi21_1454946497893_82.png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他创建的实验室视察。1992年,江泽民到南京大学半导体超晶格实验室视察,郑有炓作为该实验室的创建领导者,向江总书记介绍了科研工作情况。
郑有炓获发明专利40多项,科研工作与国家急需的高科技前沿密切相关,具有广泛的技术应用前景。
据悉,郑有炓历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信息领域专家咨询组副组长、国家半导体照明研发及产业联盟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光电子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屈指算来,郑有炓已年届八旬。面对这样一位慈祥智慧、蔼如春风的长者,愿其晚霞余晖更灿烂!
 
(文/三明时代周刊记者 张群  图/网络)院士.cn 2014-07-08 大田旅游
郑有炓:从大田走出的三明首位中科院院士
  • 喜欢0 评分0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沙发#
    发布于:2015-12-29 09:59
    部分报道
    我国继智能制造之后 将迈向智慧制造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郑有炓也曾在sslchina2015开幕大会上表示,发展历史表明,led照明技术不但极大地推动了照明技术重大变革,同时也促进了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5.12.22来源 :中国半导体照明网


    “产业发展院士行”活动举行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副省长谢茹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陈一坚、许祖彦、周寿桓、石屏、甘晓华,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有炓出席启动仪式。...
    发布时间:2015.12.15


    中国工程院在南昌启动“产业发展院士行活动”
    “产业发展院士行活动”启动仪式后,郑有炓院士作了“led照明技术现状与展望”报告,甘晓华院士作了“航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5.12.15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南京大学郑有炓院士代表41家发起机构正式宣布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北京半导体照明科技促进中心主任吴玲为联盟揭牌。
    发布时间:2015.11.18


    有品无牌专利缺失 光电企业国际市场遭遇尴尬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有炓说,“智慧照明”指用计算机、无线通讯数据传输等技术组成分布式无线遥测、遥控、遥讯控制系统,来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具有灯光亮度的强弱调节、定时控制、场景设置等功能。
    发布时间:2014.04.29


    两岸照明产业将开展深层次合作
    “两岸光电企业应立足应用需求,充分发挥led照明光源的最大优势,以应用需求推动led照明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有炓说。(记者 刘姝君)...
    发布时间:2014.04.13来源 :新华网


    LED将引发“光的革命”
    中科院院士郑有炓指出,led照明正在引领照明行业的重大变化,今后将进入以应用需求驱动引领led照明的新阶段,“照明”从单纯“取光”转变成为营造优化“光环境”,从固定功能向智能转变,...
    发布时间:2014.04.13
  •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板凳#
    发布于:2016-02-08 23:56
    郑有炓
    郑有炓

    发布日期: 2014-07-08 来源: 南京党史网  郑有炓

    (1935-  )

     郑有炓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专家。男,福建大田人,1935年9月出生,汉族。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信息科学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访问教授。曾荣获国家科委国家高技术“863”计划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郑有炓长期从事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物理研究。在锗硅、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研究中,发展了生长锗硅、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材料的光辐射加热方法和新技术。基于锗硅、Ⅲ族氮化物极化能带工程,发展了多种新器件。提出并实现了铁电体/氮化镓、铁磁体/半导体异质结构新体系。发现锗硅合金应变诱导有序化新结构,提出新模型。揭示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极化、二维电子气及其相关性质。观测到碲化镉/锑化铟异质结构二维电子气及占据子带规律,开拓II-VI/III-V族异质体系二维电子气研究领域。提出基于锗硅技术实现二氧化硅/硅界面量子限制硅纳米结构。

     领导创建半导体异质结构研究实验室,主持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多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其中,《InP-MIS界面与InP-MIS晶体管研究》,1988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聚合物半导体薄膜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1989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半导体变频C-V/G-V方法和VFC-1型微机变频C-V测试系统》,1990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获国防科工委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20世纪90年代以来,郑有炓教授还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2004年,《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和器件物理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迄今发表论文356篇,SCI收录155篇,SCI引用论文437篇。

     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郑有炓从未间断过教书育人的工作。多年来,指导培养出年轻教授6人,包括长江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一人获2001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