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为学的“五个兼顾”——陆钟武院士生前有关教学科研的感悟 - 忆旧 - 爱扫码·i3m.cn:3hhh.cn/6051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6051 搜一搜.cn/6051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阅读:662回复:0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6051
·搜一搜.cn/为人为学的“五个兼顾”——陆钟武院士生前有关教学科研的感悟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8-06-07 03:41
为人为学的“五个兼顾”——陆钟武院士生前有关教学科研的感悟

  在我60多年的教学科研过程中,我觉得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具备两个维度:一个是为人,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为人、怎么成人,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也是取成和守成的基础;另一个是为学,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这是一个人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必经之路。我觉得,实现为人为学的双赢要坚持“五个兼顾”。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兼顾

  一个人的成长无非是两方面,一个是非智力因素,一个是智力因素。我认为,非智力因素不止局限于“情商”,而是众多因素的集合体,包括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心、品德修养、作风学风、身体健康等要素;智力因素也不只是“智商”,应该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等要素。智力因素既来自于天赋,也来自于后天习得,而非智力因素主要来自于后天习得。在决定一个人将来是否有贡献的诸多因素中,非智力因素远远比智力因素重要得多。
非智力因素包括很多方面,我想和大家谈两个问题,一个是 “宁静致远”的心境,一个是健康的身体。
  我非常喜欢“宁静致远”这四个字,其来源于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为人为学的境界。当前,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浮躁浮夸、急功近利。为人为学不能只盯着名和利,尤其是科研工作更不能急功近利,走短平快的路子。急急忙忙凑数量,肯定不会出什么创新的成果。正确的路子是找准方向,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从基础工作做起,千锤百炼才能出真正的好东西。


   我们需要用“宁静致远”来滋养心灵,做到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失落。成果出来以后不要急于得到大家的认可,真正的创新成果出来以后,最初反对的人可能是很多的,甚至是绝大多数人反对。越是不被认可的时候,越要有耐心和信心,绝不能放弃你认为正确的东西。回顾我的科研历程,就经常受“冷遇”。上个世纪50年代,我在研究高炉气体力学的时候,花了很大功夫写了一篇文章,结果99%的人反对,还给我扣上“理论脱离实际”的帽子,但我坚信我的东西是对的。直到70年代末,西方研究成果进入国内,德国Jeschan教授的公式竟与我的一模一样,我的研究才得到大家的认可,我的研究成果比国外整整早了十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提出系统节能理论,遭到一些人的不理解甚至反对,寄给报刊的文章多次受阻,迟迟得不到发表。而我坚信,这套理论定有大用。我坐了几年冷板凳,扎扎实实做研究,到80年代末,冶金工业部把“节能降耗”确定为我国钢铁工业节能的两大任务,将“系统节能”作为冶金工业节能的指导方针。于是,系统节能理论和技术在我国钢铁企业节能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

  身体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也是重中之重的问题。身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不能只在思想上重视、口头上重视,而要落实在行动上。当前,我发现有些同学不够挺拔、缺少朝气,甚至有些萎靡不振,属于“豆芽菜”型。这样的身体条件怎么去面对艰苦的学习任务?怎么去面对繁重的工作?我认为,每个人都要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项目。所谓“终身受益”就是要产生兴趣,经常锻炼,养成习惯,变成嗜好。青年学生要保证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要作为硬性要求。为身体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因为只有有了好身体,才有好未来。我年轻时身体不好,就下定决心坚持运动,游泳、单双杠、健美……坚持了几十年,如今我已进入耄耋之年,仍然搞科研、作报告,都得益于几十年的运动。
  关于智力因素,我主要谈谈能力问题。大学生究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我觉得应该包括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等。提高大学生能力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学校而言,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用生产产品的模式培养学生;而要因材施教,差异化培养,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作为教师,既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又要做思维的启发者,不能只把学生培养成知识的复制者,还要培养成知识的创造者。对于大学生而言,不能只关注成绩、学历,还要关注学识、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此外,我觉得大学生务必要学好中文和外文。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没有理由和借口学不好,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对于外文,大家都下很大气力去学,成绩很大、进步很大。问题在于大家要端正学习目标,不要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去学外文,而要实实在在地提升能力。一方面要提高日常对话交流能力,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对本专业外文信息能听得懂、读得清、写得出。  

知识面宽度与专业深度兼顾


  知识面宽度就是要广泛涉猎,既要专注于专业,也要专注于其他领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专业深度就是要“打深井”,进入专业的核心领域,研究专业的核心问题。知识面宽度与专业深度二者相得益彰,宽度是深度的基础,就如同堆沙堆,要想堆高,就需要有宽大的底面积,不然就难以支撑,只“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不行的;深度是宽度的目标,如果只有宽度,而不及深度,就成为两脚“书橱”,没有将知识转化成思想和智慧,终将竹篮打水一场空。宽度与深度的兼顾就是要打造“T”字型人才,既知识面宽广又钻研精深,这就如同一棵大树,只有根脉广博才能枝繁叶茂。
  现代科技的主要趋势是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移植,要想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必须要有很宽的知识面,狭窄的专业思想是行不通的。我在创立高炉气体力学过程中就将知识面宽度与专业深度相结合。当时,高炉炉内气体和物料的流动方面出现许多新现象、新问题,但是谁也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我查阅大量中外文献,仍百思不得其解。我突然想到:地下水的运动与高炉中气体的运动,二者在基本理论上应该是相通的。我从头开始学习地下水动力学的教材,学习“势流”理论,终于成功地建立一套高炉气体力学理论。这就是说,一个学科里很难的问题,在另一个学科里可能是小菜一碟,你把这碟小菜拿到自己学科一掺合,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大学生一定要广采博学,除了看专业书籍外,也要多看看“闲书”,当然这种“闲书”不是没有知识含量的闲书,而是各个领域的经典之作。这些“闲书”貌似与自己专业无关,是“无用之学”,实则是“无用之大用”,只有从各种知识体系中汲取营养,才能避免“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才能更有创新性和创造力。因此,我认为,大学生学理的要学工,学工的要学理;学理工的要学人文,学人文的要学理工;学文的要学武,学武的要学文;要理工结合、文理兼顾、文武双全。

提问与答问兼顾


  提问就是质疑。当前,我们很多大学生就缺少质疑精神,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这是很难有创见的。而质疑源自于好奇心。好奇是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好奇心就是这种好奇的心理状态。有好奇心的人,爱问“是什么?”“为什么?”,而答问就是对提问的解答,要刨根问底,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真正弄清楚“怎么办”。
  李政道曾说:“要创新,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问越透,创越新。”提问是一种思维过程,是创新的敲门砖,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钥匙,是创新之路的最重要起点;答问是一种实践过程,是通向创新的必由之路,从提问到答问正是从“思维”到“作为”的整体创新过程。
  提问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给自己出难题,更要有自信和胆识,敢于向书本挑战、向权威挑战;答问需要有真功夫,而这种真功夫不是源于小聪明,而是苦功夫、笨功夫,只有下苦功夫、笨功夫才能成就真功夫。
  1954年,著名的冶金炉专家那扎洛夫教授(新西伯利亚大学副校长)来到我校冶金炉教研室,并兼任我校的总顾问。有一次上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用热电偶测量炉内温度的公式。当时我就觉得那个公式有错误,其中忽略了一个重要参数,即“角度系数”。课后,我反复思考,广泛查阅文献,终于推导出来一个新的公式,弥补了原来公式的缺欠,并起草了一篇论文的初稿。我鼓起勇气到他办公室去向他汇报,结果遭到他的强烈反对,一遍一遍地大声说“不!不对!”但我并没有放弃,反复装设备、做实验,终于得到了与理论计算相吻合的实验数据。当我再次鼓足勇气去向他汇报时,他的态度有了较大转变,接受了我的观点。后来,他让我在学术报告会上宣读研究论文,当我宣读完毕时,他热烈鼓掌!
  有人问我:您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否缘自聪明?我引用我老伴的一句话,“你没有你的儿女聪明,你就是死抠。”对这个评价我欣然接受。面对“真问题”“真学问”,没有“死抠”的劲头,是不会有所成的,如果说科学研究有什么捷径的话,那就是肯下苦功夫,善下笨功夫。

综合与分析兼顾


  综合与分析是两种思维模式,综合思维(整体论)的特点是有整体观念,讲普遍联系,而不是只注意枝节;分析思维(还原论)的特点是抓住一个东西,特别是物质的东西,分析下去,分析到极其细微的程度。综合思维的典型代表是中医,中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从整体来看问题。例如,有一个外国人很有钱,就是眼皮抬不起来,在伦敦和纽约都看不好,人家建议他到北京找中医看看。中医一号脉,说他是脾虚,因为脾主肉,脾虚所以眼睛睁不开。中医开了两副药,吃下去眼皮就抬起来了,所以这个外国人对中医佩服得五体投地。
  中国人长于综合思维,西方人长于分析思维。季羡林先生指出,要用东方的整体论济西方还原论之穷,就是补它的不足。他甚至讲,以前是西学东渐,就是西方的学科往东方来,他主张今后要东学西渐,东方要把整体论带到或送到西方去。综合与分析兼顾就是将东方的综合思维与西方的分析思维相结合,实现1+1>2的效果。
  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相结合是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我的整个学术历程就是遵循着这种思维方法开展的。从冶金炉专业、冶金热能工程学科到工业生态学,我始终沿着时间及空间两个维度拓展,把相关事物结合在一起,溯本求源、融会贯通。上个世纪90年代,我将学术视角关注到工业生态学领域,我认为,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自然界的一个子系统;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向自然界学习。我通过分析近百年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负荷的关系,提出穿越“环境高山”的设想和理论;通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之间的定量关系,给出了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脱钩”的临界条件。穿越“环境高山”的构想和理论,得到了我国环保领域的普遍认同,被许多省市在制定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或实施方案时采用。

右脑与左脑兼顾


  研究表明,左脑的优势在语言、顺序、时间、节奏以及命题的逻辑分析等方面,体现着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等特征;右脑的优势在非语言、整体的形状和空间的知觉方面,体现着不连续性、发散性、整体性等特征。由此可见,左脑是理性脑,善于逻辑思维,像一个科学家;右脑是创新脑,善于形象思维,像一个艺术家,是两种不同的信息加工系统,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协作。这就需要教育工作充分尊重人脑演化规律,开展左脑与右脑兼顾的教育、开展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教育、开展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素质教育。
  科学与人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一个整体,是互通互助的。科学是求真的,探究客观的世界,给人以逻辑的力量;人文是尚美的,品味审美的世界,给人以情感的慰藉。但与此同时,科学也尚美,自然规律中随处彰显着美的存在;人文也求真,人文之美正是对客观真实的提炼和创造。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正是既用科学的方式也用人文的方式把握世界,让我们更全面地感知世界,更深入地感受生活,从而提高人生的质量和境界。世界上很多著名科学家、艺术家都是科学和人文兼善的。比如钱学森,他是我国“两弹一星”的元勋,同时他酷爱美术、音乐,有很深的艺术修养。他曾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这是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真知灼见和肺腑之言。因此,大家要坚持右脑和左脑协同开发,坚持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不断挖掘创新潜力,提升创新能力。


作者:陆钟武 口述 李晨 编辑:李家祥 来源:东北大学 更新日期:2018-06-04  

为人为学的“五个兼顾”——陆钟武院士生前有关教学科研的感悟
  •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