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基因编辑婴儿已获临床试验注册号,经费物资来自深圳科创委
该研究已经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注册号为:ChiCTR1800019378, 经费或物资来自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下的科技创新自由探索项目。 该项目申请人为覃金洲,研究负责人为贺建奎,申请人所在单位为南方科技大学, 批准该研究的伦理委员会为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 该项目的试验主办单位(项目批准或申办者)为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澎湃) 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之父:我不同意把后代变高变帅 据人民网 11 月 26 日报道,来自中国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的贺建奎团队,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日突然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经于 11 月在中国健康诞生,消息发出后引发全球学界震动。 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据贺建奎介绍,基因编辑手术比起常规试管婴儿多一个步骤,即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 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他的团队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称为“基因手术刀”。 贺建奎还将在峰会现场展示他领导的项目组在小鼠、猴和人类胚胎的实验数据。在50枚人类胚胎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未发现脱靶现象;而所有人类正常胚胎里面,有超过44% 的胚胎编辑有效。贺建奎还展示此次基因手术婴儿脐带血的检测结果,证明基因手术成功,并未发现脱靶现象。他表示,结果仍然需要时间观察与检验,因此准备了长达18年的随访计划。 CRISPR/Cas9 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因简单、高效备受瞩目,吸引全球各地科学家在医学、动植物育种、药物筛选等不同领域进行研究。贺建奎强调:“对于少数家庭来说,基因手术是治愈遗传性疾病和预防严重疾病的新希望。” 对于基因编辑技术,贺建奎的态度明确,“支持基因编辑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但他同时表示,“用于运动增强、提高智商等是无益于社会的”,换句话说,“用于把后代变高变帅是不合伦理的”。 贺建奎是中国年轻的基因学教授,供职南方科技大学;从斯坦福大学学成归国时,贺建奎仅有28岁。目前,他的实验室涉及基因组编辑、免疫和单细胞等多个领域。 但学者并非贺建奎的唯一身份,他同时担任基因测序公司“瀚海基因”和肿瘤早期筛查公司“因合生物”的董事长。商业安全工具天眼查显示,贺建奎共担任六家公司的法人代表。 此前,贺建奎告诉腾讯《深网》,同时拥有创业者和科学家双重身份是一种挑战,但斯坦福大学已经为世人做出了榜样。贺建奎说,两者身份兼而有之者需要做好时间精力的分配以及冲突利益的回避协调。 据腾讯《深网》了解,贺建奎在南方科技大学以生物以基因测序技术、免疫基因组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学术界供职的同时,贺建奎于2012年创立了以基因测序为主要业务的瀚海基因。 此前,贺建奎所掌舵的基因测序公司瀚海基因在2018年4月获得2.18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腾业创投、正威集团、中科普瑞。 贺建奎在接受腾讯《深网》独家专访时曾透露,这笔融资将用于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生产线的建设。“在大量资本及科技家的努力下,中国第三代基因测序仪技术基本与欧美技术处同一起跑线,改变了此前第二代技术大幅落后的状况。” 贺建奎认为,从人体组织,如血液、毛发之中可以解读出基因的密码,“涉及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链条”。生命密码基因决定了人类身体的方方面面,而基因测序则能够通过血液和唾液以测定基因序列,以预测罹患疾病的可能性。贺建奎说,孕妇胎儿唐氏综合征、遗传性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方面的检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这位创业者说,中国第二代基因测序仪技术尚处在开展“进口替代”的阶段;而全世界范围内,第三代基因测序仪技术还处在产业化早期,发达国家并无太多优势。 而半年后公布的这项科技成果,显然远远超出了贺建奎此前公开的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巨大轰动的同时,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贺建奎暂未回应腾讯《深网》的置评请求。 “现在贺教授不接受媒体采访,过几天统一回应。对于此例研究,更多信息不能透露,这个实验不是因为母亲有艾滋病,也不能透露婴儿是在哪个医院出生的,因为个人隐私不能说太多。”负责贺建奎媒体的负责人陈远林则对第一财经表示。 什么是基因编辑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它也被称为是“基因魔剪”。简单来讲,这种技术能够以极高的准确性,精准地对基因组进行编辑。它可以引入一段基因,消除一段基因,甚至是可以对基因组进行单碱基的修改。 也就是说,这个工具让我们能够在分子层面上修改生命的蓝图。 毫无疑问,这在科学研究中是一项突破。有了这款工具,我们能够很快地对基因进行编辑,方便研究的开展。目前许多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背后也有这款技术的影子。 根据报道,此次研究人员们在受精卵中,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CCR5基因进行了修改。CCR5基因在人体内编码的蛋白质,是HIV病毒入侵人体所需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理论上讲,如果这个基因出现变异或缺失,就有可能关闭HIV病毒入侵人体的大门。 之前一些资料表明,北欧人群中有10%的人存在天然的CCR5基因缺失。他们对HIV病毒有较强的“免疫力”。经过基因编辑之后,这些受精卵发育成了婴儿,并呱呱落地。婴儿体内,CCR5基因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 只是这一次,变化并非来自自然突变,而是人为修改。 知乎用户、中科院博士莫轩在“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具有怎样的意义?”问题中指出,“现在很多植物转基因技术,也开始用相同的CRISPR-Cas9技术了啊。” 莫轩表示,“至于会有怎样的意义,还需观望。 CRISPR-Cas9技术,即基因敲除技术,敲除的基因是CCR5。CRISPR-Cas9技术,即基因敲除技术,敲除的基因是CCR5。”并表示“这个系统操作起来并不难,一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都可以做。” 莫轩强调:“难的就是,如何做到万无一失。因为,目前,没有任何人,也没有任何技术手段能保证,能让CRISPR-Cas9系统进行精确剪切。就像拿剪刀剪丝带的那个人有视力障碍(老花或者近视等),看不到或者看不清丝带上的洞在哪里,而现在并没有一副合适的眼镜。生物学的方法就是,制造一堆有洞的丝带,这些丝带一模一样,然后用剪刀,咔咔一顿狂剪,一顿狂缝,然后一条一条找,看看哪个被修好了。还没有人能做到,就缝补一根丝带的水平(估计上帝可以)。” 质疑和巨大争议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这是一个巨大突破,但这项研究被公开后迅速引发了巨大争议。 在新闻刚刚传出之际,科技日报便发出“四问基因编辑婴儿”的质疑。 1.CCR5这个靶点是不是已经公认的会感染HIV?敲除这个靶点有没有其他潜在威胁?会导致其他疾病? 2.如何能够证明这对双胞胎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也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这对双胞胎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 3.对试管婴儿进行基因编辑是否有悖伦理道德,经过什么部门审批?一个民营医院就能做这样的实验吗? 4.此前我国有没有过基因编辑手段用于人体的实验? 综合各界态度来看,首先是伦理层面的质疑。 通过基因改造人类,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从公开的资料看,这项研究的确做了伦理上的报备和审查申请,也得到了通过。但在目前这个阶段,人类是否有资格对此作出决定?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接受《知识分子》采访时表示,这份伦理申请非常的草率,按照提供的日期来看,在伦理申请批准前实验就已经进行很久了。伦理审查是按照“科研项目”的标准实施的,这个标准本身就不对。整个伦理申请中,写到了前期在猴等模式生物上进行了相关实验,但仅仅描述了过程,并没有任何详细结果以及实验后续对该动物的观察结果。伦理申请书最后一段占领技术制高点和超越诺奖级的工作这些竟然能作为理由列到申请书里,可见项目实施者和批准者的本意和关注点到底是什么。 “对健康胚胎进行CCR5编辑是不理智的,不伦理的,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中国人的CCR5是可以完全缺失的。”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健康及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认为。 第二个大的争议在于,从实验具体效果和未来风险来看,也有诸多的不确定性。 刘颖认为,如果基因编辑后是嵌合子的话,没有编辑到的细胞还是会有感染风险。但更为关键的是下面两点:1.基因编辑技术的脱靶效应会带来何种后果是完全未知的。2. CCR5缺失已经被实验证实会造成免疫缺陷,导致其他病毒的易感甚至肿瘤的发生。即使该实验的母亲是艾滋病患者,只要通过药物降低母体HIV的载量,是可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的。这项研究完全没有任何层面的必须要进行的必要性,而两个孩子所要面临的后续风险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试想一下当初多利羊的实验结果。 其次,通过基因编辑,这两名婴儿的CCR5基因发生了永久的变化。诚然,他们对HIV病毒可能有了天然的免疫力。但他们的其他生理功能,是否会出现变化?这不仅是指CCR5基因变异带来的变化,还包括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潜在脱靶效应带来的生理学变化。 ”这一实验从科学层面具有巨大的潜在风险,两个孩子作为试验品,这些未知风险将会伴随他们的成长。从事这一实验的科研人员既非HIV研究者,也非基因编辑领域专家,项目实施时其测序公司和其背后的商业资本实在铤而走险。该项目的实施可预见的会使基因编辑领域的研究受到影响,也会使中国科研界的发展受到质疑。中国科研界需要就此发生,该项目的实施者也需要因这一行为而受到抵制,否则将会带来更多不可预见的负面影响,潘多拉的盒子也许就此打开了。” 刘颖表示。 张林琦则认为,CCR5编辑不能保证100%不出错之前,是不可以用于人的。“CCR5对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是重要的,由于艾滋病毒的高变性,还有其它的受体可以使用,CCR5基因敲除,也无法完全阻断艾滋病毒感染。现在母婴阻断技术非常有效,高达98%以上,可以防止新生儿被艾滋感染。此外,HIV感染的父亲,和健康的母亲,100%可以生个健康和可爱的孩子, 根本无需进行CCR5编辑。” 首例免疫艾滋病婴儿在中国诞生 科技日报提4点疑问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1.CCR5这个靶点是不是已经公认的会感染HIV?敲除这个靶点有没有其他潜在威胁?会导致其他疾病? 2.如何能够证明这对双胞胎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也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这对双胞胎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 3.对试管婴儿进行基因编辑是否有悖伦理道德,经过什么部门审批?一个民营医院就能做这样的实验吗? 4.此前我国有没有过基因编辑手段用于人体的实验? 财约你plus丨专访瀚海基因公司董事长贺建奎 https://v.qq.com/x/cover/ich9vquzgk705u8/m0026t48138.html 棱镜深网 • 4小时前 中国科研团队刚刚公布的一项成果,在改写了人类进化史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争议。 转载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深网”(ID:qqshenwang),作者 马关夏 江晓川 https://mp.weixin.qq.com/s/k9smGDfkRQIciKBbcp6TEw 科技日报 2018/11/26 15:30 首例免疫艾滋病婴儿在中国诞生 科技日报提4点疑问 https://m.ifeng.com/shareNews?aid=cmpp_030200060174331 |
管理员
|
沙发#
发布于:2018-11-27 10:54
|
管理员
|
板凳#
发布于:2018-11-29 13:16
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遭批 曾表示“回国做大事”
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遭批 曾表示“回国做大事”摘要:贺建奎说,在美国,华人科学家的发展会遇到看不见的玻璃天花板,只有回到自己的国家,才能“做点大事” 11月28日,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第 基因莽夫贺建奎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钱炜 李明子 本文首发于总第879期《中国新闻周刊》 紧挨着南科大的一栋写字楼里,一间普通的会议室,墙上挂满贺建奎与各级领导人、诺奖得主的合影,以及已发表的学术论文截图。个头不高的他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说话时常让人听不懂。 这是2018年3月22日,贺建奎在他的瀚海基因公司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那时候,他反复强调的是,在美国,华人科学家的发展会遇到看不见的玻璃天花板,只有回到自己的国家,才能“做点大事”。 半年后,瀚海公司就搬到了位于罗湖区的新址,这里与南科大的距离约为20公里,公司面积扩大为整整两层楼,包括研发、市场等多个部门。 如今,这位想“做点大事”的创业明星教授,由于擅自进行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试验,而迎来山崩海啸般的批评。随即,涉事各方都纷纷以各种方式“甩锅”,撇清与贺建奎的关系。 11月27日晚,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对此事回应说,本次“基因编辑婴儿”如果确认已出生,属于被明令禁止的,将按照中国有关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理。国家卫健委26日晚则表示,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光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应对擅编人类基因者施以最严厉的处罚,包括终身行业禁入。贺建奎,这位号称身价10亿元的南方科技大学年轻副教授,其学术生涯与商业宏图都面临毁于一旦的危局之中。 11月26日,南科大发表公开声明称,贺建奎已于2018年2月1日起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 2021年1月。实际上,就在3月份的那次采访中,贺建奎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南科大与其他高校的不同之处,正在于“鼓励教授创业,允许停薪留职,全力发展自己的事业”。 从基因测序仪起家 “自主研发的设备,瀚海基因的GenoCare第三代测序仪正式投产,首笔订单700台,号称全球最准、价格最平。瀚海基因6个核心高管,全部博士学位,董事长贺建奎博士在美国莱斯大学,博士后在斯坦福大学,分别从事生物物理、生物医学研究。与华大的高中辍学生学术带头人、旷课本科生首席科学家,恰成鲜明对比。” 这是今年7月的一篇网文,在与华大基因相提并论的同时,将同在深圳的贺建奎当作坚持自主创新的正面典型。 深圳是冒险家的乐园。 贺建奎与华大的明星人物杨焕明、汪健一样,选择特区,都是因为看中了这一点。贺建奎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深圳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城市,在我回来的时候,南科大也还没有一个成熟的体系,但正因为这样,年轻人才更有机会。我很喜欢这里。” 贺建奎的微信头像是一张他本人的肖像漫画:他一手指着DNA双螺旋结构,另一手搭在基因测序仪上,旁边还有一段英语,意为:“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将伴随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而出现。随着技术进步与市场扩张,它将引发许多其他产业领域的变革。” 这句话成了他今天行为的最好注解:研发基因测序仪并非他的终极目标,而只是手段;他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从而引发产业变革。 实际上,贺建奎的这一想法并非他的独创。 在基因测序领域,华大基因起初就以单纯的测序起家,后来业务往其产业链下游延伸,将测序用于产前无创检查、乳腺癌易感基因筛查等多个临床检测项目。但贺建奎走得似乎比华大更快、更远——他的发力点,是借助基因测序来进行编辑基因。 据南科大官网介绍,贺建奎“拥有多学科交叉的背景,并在基因测序仪研究、CRISPR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等多个领域取得研究突破。近年来在研发基于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检测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脱靶效应,为基因编辑在临床上的应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因“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而闹得天下皆知之前,贺建奎已小有名气,频频登上广东当地媒体的新闻页面。此前,他的主业是研发第三代基因测序仪。彼时,出现在公众舞台上的贺建奎总是在竭尽全力地宣传他那“亚洲第一、世界领先”的第三代基因测序仪。 贺建奎在南科大的实验室大门上贴着一张测序仪的广告海报,上面写着:100美元改变世界。学校官网在对他的介绍中写着:“贺建奎博士团队于2015年研制出亚洲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单分子基因测序仪,其成果被Nature Biotechnology专题报道。” 据贺建奎介绍,目前全球仅有美国太平洋生物、英国牛津纳米孔与他们的瀚海基因3家企业从事第三代测序仪的研发,其中前两家公司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他们正准备申报中国食药监局(CFDA)审批阶段,未正式在医疗市场上销售。 对于公司的研发背景,贺建奎介绍说:“我们拥有一个具备行业影响力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其中包括2006年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的Craig C. Mello,他是RNA领域的顶级权威专家。我国生物信息领域国内唯一的院士——陈润生院士,他始终在辅导瀚海测序仪的研发,包括建立大数据、图像分析等。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的所长于军教授,有十多年开发测序仪的经验。我美国的导师、美国科学院院士斯蒂芬·奎克,他是基因测序界众所众知的顶级人物,是他手把手指导我们做测序仪。” 贺建奎表示,他们研发出的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相比第二代产品,更好更快更方便,需要的血量也就是样本量大幅度下降,灵敏度更高,而且操作是全自动的,使用门槛更低,更适合普通医疗机构在临床中使用。他提出,随着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的量产及运用,将使普通人检测基因的成本从人均1000美元降低到100美元。 11月27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再度来到贺建奎在南科大生物系的办公室,这里已空无一人,门锁处贴着两张A4纸拼接的封条,办公室的玻璃墙外,还贴着《自然》(Nature)杂志2016年2月报道“瀚海基因”公司三代测序技术的文章。傍晚时分,这些带有贺建奎印迹的张贴物已被全部清理干净。 11月27日上午,贺建奎在南科大科研楼的办公室已空无一人,门口帖着两张A4纸拼接的简易封条,盖有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的公章。摄影/本刊记者 李明子 寒门逆袭 公开报道显示,贺建奎出生于湖南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娄底新化县,幼时家境贫寒,父母以务农为业,初中毕业后考入新化一中就读高中。这所于1898年创立的学校,是新化县最好的中学。 实际上,今天在生物领域刷屏的贺建奎,本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的是近代物理学专业。2006年,贺建奎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得不考虑到未来的工作方向以及面临的生存压力,这时他发现,物理的黄金时代似乎悄然逝去,而生物学正在蓬勃发展,留有很多空白。”贺建奎曾对媒体表示。 2010年,贺建奎获得了美国莱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两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任博士后,期间师从微流控基因芯片鼻祖斯蒂芬·奎克,并在基因测序仪研究、CRISPR 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等领域都有研究成果。 这段学习经历也让贺建奎对学者的身份有了新的认识。 在2016年《深圳商报》的专访中,贺建奎声称,“在斯坦福,人生观第一次被真正颠覆了”,他原本认为学者就应该坚守清贫,这样才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但是在斯坦福大学,他却发现导师斯蒂芬·奎克教授不仅在美国拥有“四院院士”的头衔,而且还是十多家公司的掌门人,这个经常穿着牛仔裤、骑自行车的教授其实是拥有三家上市公司控股权的亿万富豪。 2012年,贺建奎回到位于深圳的“中国高教试验田”南科大。南科大的科研序列教师评估体系与国际接轨,虽然贺建奎目前只是副教授,但实际上已经获得该校的终身聘用。 贺建奎微信的个性签名表明了自己的多重身份: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南方科技大学—瀚海基因—因合生物。 根据网络信息,因合生物是一个基于超深度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分析和大数据分析的肿瘤早期筛查技术研发商。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贺建奎目前参股的公司共有7家,他担任了6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此外,他还在4家公司任高管。 除瀚海基因外,贺建奎实际控制的公司还有:珠海瀚海创梦科技管理合伙企业、深圳市南科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因合生物科技如东有限公司、南通因合生物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等。 其中,深圳市南科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除了大股东贺建奎(持股45.5%),还有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服务中心(持股30%)和深圳市南科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4.5%),后者由南方科技大学100%控股。 身为一名大学老师,贺建奎能够全心投入到创业中,与南科大的机制密切相关。作为一所年轻的大学,南科大的对标已经从最初创校时的加州理工调整为有“硅谷大脑”之称的斯坦福大学。 南科大重视科研与产业、与实业的结合。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创新管理机制,实施开放的创业政策,允许教授每周有一天在校外从事成果转化工作,并明确教职工可以获得以职务发明成果及技术作价入股企业进行转化收益的70%。 贺建奎早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就表示,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已经办理了两年的停薪留职,即不拿工资、不上课、不参加校内外的各种会议,但仍保留实验室,可以招学生。目前,他在南科大仍带了4名博士后,并在创业之余,拿出30%的精力用于科研。 实际上,在南科大鼓励创业的氛围下,像贺建奎这样下海办公司的老师不在少数。截至2018年年中,南科大已注册成立了25家高科技项目公司,学校通过和教师共同发起公司,实现了科技成果市场价值近八亿元。 在贺建奎研究室的官网上,有两份基因编辑项目的知情同意书,从内容可知,都与备受争议的诞生出“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的项目相关。知情同意书开头称,该项目经费的来源是南方科技大学。 然而,南科大在11月26日傍晚发出的声明里表示,贺建奎的此项研究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学校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待调查之后公布相关信息。 实际上,南科大由于得到深圳市的鼎力支持,人均科研经费居于全国高校最前列。学校一位老师就曾表示,“由于我们的资金充裕,很多人可能不需要去外面申请基金和项目就能展开研究。”与此同时,老师在学术研究上也拥有较大自主权。 融资之路 在融资方面,贺建奎也得到了南科大的支持。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曾得到过正威集团捐给学校的一笔200万的慈善捐款。而正威集团在医疗事业投资上的负责人名叫林志通。 资料显示,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于2011年9月2日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田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王文银,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的技术开发与销售及其他国内贸易等。在正威集团旗下的正威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中,林志通持股10%,正威集团持股90%。 与此同时,公开工商资料显示,此次被指在基因编辑婴儿试验中与贺建奎合作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有两大股东,除上市公司关联企业贵阳和美妇产科医院有限公司持有92%的股份外,另一位自然人持股8%,此人便是正威的股东之一林志通。 11月26日,美联社发布了对贺建奎的独家专访,报道了全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报道中,和美医院的管理人员林志通说:“我们认为,这是合乎伦理道德的做法。” 自媒体公号“叩叩财讯”称,林贺二人的关系非常紧密,一个是做医疗投资的商人推手,一位是试图将科研不断向商业化运作的研究人士,二人的组合可谓互补。 《中国新闻周刊》拨通了林志通的电话,林表示现在不便谈,等到明天(11月28日)贺建奎在第二届基因编辑峰会上做完报告再说。 11月27日,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在香港举行。共有5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类基因组编辑权威人士和利益相关方出席,共同探讨近年来急速发展的人类基因编辑科学和技术的应用、伦理以及管理等问题。 在前一天获知中国诞生了一对胚胎基因组被编辑的双胞胎后,该峰会组委会发布声明称,在中国,导致这两个孩子出生的临床试验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还有待商榷。 该声明引用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与医学科学院2017年发表的报告内容,“进行这类研究时,我们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同时需要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在相关部门制定了有效的监管手段(包括研究的标准和结构体系)的情况下,这项研究才是真正有意义和科学的。” 瀚海基因的一名技术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瀚海基因在这个研究项目上没有任何参与,我是负责研发的,我可以确保没有任何人和资源投到上面。”这位负责人说,他是11月26日看新闻才知道老板贺建奎对新生儿进行了基因编辑的。为了了解事情原委,公司几个负责人当晚就坐在会议室里刷新闻,看着舆论焦点从事件本身逐渐引向瀚海基因等多家贺建奎创建的公司。 瀚海基因公司董事长助理周晶晶在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后在微信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个事情我们瀚海没有参与,也不太清楚具体情况,是他南科大实验室的事情。我们现在也很无辜。” 实际上,在筹措经费方面,贺建奎并不是一帆风顺。 据其自述,2014年年初,他组建了由美国专家参与的一个团队,希望得到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孔雀团队”5000万元的资助,来做第三代基因测序仪,但是落选了。 当时,他与两位中科大校友合伙创立的公司瀚海基因已经成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在此时,一位退休后定居深圳的忘年交、原河南省焦作市副市长谢世安(音)给了他一笔100万元的天使投资,测序仪的研发工作才得以启动。 2016年,贺建奎终于中标深圳市“孔雀团队”,获4000万元资助。而根据公司网站发布的消息,今年4月,瀚海基因已经完成了A轮2.18亿元的融资。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贺建奎曾不无感叹地说,一开始,美国公司的专家告诉他,做一台第三代基因测序仪只需要几百万元。但是当做出第一台概念机后,他才意识到,根据产业发展规律,从概念机到β机、内测机、外测机直至产品真正商用,需要至少5年时间、5亿元的资金,两到三百号员工才能实现! 贺建奎曾带着一丝自豪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在中科大的同学中有30多人都留在美国,在他回国时,他们都不看好,但如今,只有自己是做得最好的。“他们在美国只能上上班”。他认为,自己从美国的创业天堂斯坦福回到“中国的斯坦福”南科大,是回来对了。 然而,如今,“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之父的头衔突然降临到这位80后基因冒险家的身上,等待着他的,除了全世界媒体的聚焦,还有公众无尽的质疑、业界的一致谴责,以及多个部门的调查与追责。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45期)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8-11-29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8353641145628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