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与不补,寒假补课戳中了谁? - 行业 - 爱扫码·i3m.cn:3hhh.cn/8861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8861 搜一搜.cn/8861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阅读:334回复:0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8861
·搜一搜.cn/补与不补,寒假补课戳中了谁?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9-01-24 13:20
补与不补,寒假补课戳中了谁? ( 2019-01-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教 育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记者廖君、王莹、郑天虹、仇逸)每天上午补习3小时的数学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4门课一天连着上,寒假只能玩几天……又是一年寒假季,却俨然成了“第三学期”。

火爆的寒假补课是弯道超车、培优提分的法宝,还是拔苗助长、令孩子生厌的负担?寒假生活该如何“点亮”?记者在多地进行了走访。



盼到寒假,补课成“标配”

平时每天6点半起床的上海一所中学初二女生小马,原本盼望着假期能够睡到自然醒,没有想到从寒假第一天开始,她依旧要6点半起床赶去上8点半的补习班。“其实我的要求不高,只希望假期能有这么几天,能够睡到自然醒,看看小说,跟同学一起疯玩,不用再刷几何、力学、文言文这些题。”小马说。和小马一样,即将迎来“小升初”的上海市民陆女士的儿子,寒假第一天就进入每日补课生活,直到腊月二十七告一段落,春节休息几天后还要继续上课。
面对记者发出的寒假里面哪天孩子可以不用上补习班的询问,陆女士说:“好像也就除夕和年初一到初五那几天了,和班级同学相比,我还给他留了几天玩呢。”记者询问几位中小学生家长发现,早在寒假开始前两个月,很多家庭都已经为孩子报好了补习课程,一般春节前上课到腊月二十九,节后初七开始上课,一直到开学,堪称与校内课程和春节民俗的“无缝衔接”。难怪一些中小学生抱怨,寒假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三学期”。
武汉一家培优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一年级的学生也加入补习班的大军中。有些孩子一天上3门课,有的初中生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一天4门课连着上。午饭家长直接点外卖送到教室来,既不耽误时间又放心。


补与不补,家长孩子都“纠结”


“孩子回家说,班里几个要好的同学都报了寒假培优班,自己要是不报班,开学后就会被同学落下。”沈阳家长彭女士说,不少家长抱着不愿孩子落后的心态报了寒假培优班。真心不想让孩子补课,可是又不敢不补,成为不少家长的最大纠结。“我同事的孩子也是读初二,人家从初一年级就开始补习物理。”武汉市民游女士的女儿读初二,她担心孩子在1年后的中考难以取得好成绩,提前两个多月就给女儿报了某知名机构的寒假补习班。尽管精心准备,但游女士心里也没有底:“我也不知道这些补习班能不能帮孩子提高成绩。”
孩子上四年级的广州的刘女士,是大家眼里的“佛系”妈妈,尽管儿子班上其他同学都在早出晚归地培优、补习,她都不为所动,每个假期都是让孩子做完学校布置的作业就算了,但这个学期,“孩子期末数学考了倒数,看来我也必须加入补习大军了。”补课,很多孩子也不买账。“我讨厌上培训班。因为我的同学都在上培训班,也不能和我玩,我不喜欢上完培训班还要写作业,也不喜欢培训班每隔几天的考试检测。”三年级的沈阳小学生洋洋抱怨说。
上补习班,让家长钱包也不轻松。“培训老师劝孩子寒假上加强班,说是孩子基础好,应该进一步提升。加强班1小时收费每人300元,一个假期20次课就是6000元,比平时贵不少。”沈阳家长张女士说,补不补,家长都得费心“掂量”。


多彩的寒假,如何点亮

年年呼吁让孩子过一个正常的假期,但补课仍然年年火爆,孩子假期依旧不轻松。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范先佐说,很多培训机构热衷于传递给家长各种压力,而高强度、填鸭式的培训方式,并不符合教育规律,效果很差,甚至会招致孩子对学习的厌烦,补课应该因人而异。“寒假不能变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武汉一所中学负责人表示,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利用寒假重点补习弱项未尝不可,但是盲目培优并不可取。家长和孩子不妨一起制定寒假学习计划,既保证适当的学习时间,又鼓励孩子参加一些以培养兴趣为目的的活动,如户外活动、旅游和亲子阅读等。
多位中小学教师认为,孩子只要在正常的上课时间跟上学习进度,成绩就不会出现问题。即使孩子一时成绩不好,也应根据情况“对症下药”。在孩子完成假期作业的同时,家长应增进与孩子的沟通,让孩子在游玩过程中释放压力,拓宽视野。为了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江西、山东、江苏、重庆等地的教育部门下达寒假补课“禁令”,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教师违规补课,严肃查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以务实的举措、实际的行动为学生“减负”。
沈阳市辽中区教育局要求,小学1-3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4-6年级经班主任与家长协商后,可布置协商性书面作业;初中7-9年级可根据校情、学情,布置选择性书面作业。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和劳动活动,以小视频或照片等形式记录下来,便于教师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院士科普“直播间”,中学生学力就听得懂

沪上科普论坛“墨子沙龙”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培育良好的科学文化
院士科普“直播间”,中学生学力就听得懂
( 2019-01-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教 育
 
 新华社上海电(记者周琳)蒲慕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说,“即使你一辈子无法功成名就,科学也是值得做的事”——他是科学家,更是“科学人”;
 张双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他说,“科学精神可以总结为六个字:唯一、独立、质疑”——他是写诗的天文学家;

 薛其坤,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说,“人类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正在进入硅器时代”——他是畅想未来的物理学家;

 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说,“小时候听陈景润破解1+1的故事,虽然不太明白,但科学已在心中萌芽”——他被称为“中国量子之父”……

 他们可能是目前中国“智商最强天团”。

 当不少人在刷“潜艇”、鲜花,感谢“老铁送的直升机”时,这群院士们默默地建立了自己的“直播间”——定期举办的科普论坛“墨子沙龙”。

 1月20日,中国科技大学上海校友年会兼墨子沙龙论坛上,第一场圆桌论坛开始了,潘建伟依然是主持人。这场探讨“未来·世界”的主题论坛,在多个直播平台上的总观看人数3小时内达到了30万人次。

 第一个提问来自于一个中学生,他问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龚能:“如果人类的进化进程缓慢于其他灵长类动物,怎么办?”第二个问题来自于一位70多岁的退休大学教师,她参加了几乎每一场“墨子沙龙”论坛:“人工智能会不会比人类更聪明,老龄化社会人工智能可以做哪些事?”

 在“墨子沙龙”上,这样谈笑鸿儒的情景并不少见。

 ——只要有中学生的学力,就可以通过这一科普论坛,了解当下全球最尖端科学资讯。这是“墨子沙龙”的初衷,也是一直坚持的原则。

 2015年初,科幻电影《星际穿越》在国内热播,在潘建伟的团队中掀起了一股天文热。潘建伟邀请粒子天体物理学方面的“大咖”张双南来做了一场“星际穿越”的科普报告,吸引了不少非专业人士。

 “随着年龄的增加,科学素质就会减弱,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离开学校以后,学过的知识很多就过时了、忘记了。”这是张双南长期从事科学传播观察到的现象。

 “为什么不能把这样的科普报告继续做下去?”潘建伟想。多位科学家一拍即合,大家定下了“墨子沙龙”的名字。墨子是中国的科圣,对中国科学家有着特殊的意义。

 就这样,这群“智商担当”的科学家们,开启了自己的“直播间”。在这个定期举办的沙龙里,不需要刷礼物,也无须购买门票,只有理性的探讨、严谨的数据和简洁的PPT。有中学生的学力,就可以前来观看。

 而要成为主播,条件却苛刻得多,必须是工作获得国际肯定的优秀科学家。例如,莱纳·魏斯(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Barry C.Barish)与基普·索恩(Kip S.Thorne)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施一公、薛其坤和许晨阳,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赵忠贤等。

 到现在,已经有两万余人次观众参加了线下活动。2017年,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的量子总控中心通过沙龙开放,对参与人员的年龄和学历没有任何要求,周边的近800名民众纷纷前来,探索量子实验室的神秘。

 “墨子沙龙的嘉宾,代表着中国科学的年轻、中坚力量,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作为“墨子沙龙”的创始人,潘建伟说,希望通过科学家们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通过对实事求是、客观真理、解放思想、理论与实践一致的践行,用生动活泼的报告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培育良好的科学文化,用科学新风引导现代文明风尚。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2018年)》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8.47%。稳步增长的同时,离2020年底10%的“小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墨子沙龙”论坛执行团队表示,沙龙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量子通信等前沿科技,展现科技之美、科技的力量,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活动,让公众了解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通过了解最新科学进展,防止陷入网上谣言的陷阱,可认清一些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骗局,并有理有据地进行戳穿,阻止谣言的二次传播和民众财产的损失。

 给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2019年,让这群科学家们的“直播间”成为新的“流量担当”吧。

2019-01-24 08:53 | 新华每日电讯 补与不补 寒假补课究竟戳中了谁?
http://203.192.15.131/content/20190124/Articel07002BB.htm

补与不补,寒假补课戳中了谁?
· “我们仨”
· 井冈山:两名德国支教青年 “返乡 ”记
· 寒假到来,这些安全常识不能 “放假 ”
· 院士科普“直播间”,中学生学力就听得懂
· 既要 “文武艺 ”,也要 “小清新 ”
  •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